鄧泰山 Dang Thai Son
避禍山林 初遇蕭邦
1958年出生於河內,鄧泰山於1980年10月參加在波蘭華沙舉行的第十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,贏得冠軍,是第一位獲此桂冠殊榮的亞洲鋼琴家。二十年後,來自中國的李雲迪才成為該賽事的第二位亞洲冠軍。
他的人生故事可說充滿傳奇色彩,鄧泰山出身越南河內的音樂家庭,父親是詩人,母親則是越南的鋼琴家。鄧泰山六歲就跟隨母親學琴,七十年代的越南戰火連天,童年為了躲避戰禍,不得不跟著家人一起逃到山上的防空洞,在深山裡一架殘破的鋼琴上學習,一待就是八年之久。鄧泰山說,在山中,媽媽的鋼琴聲伴隨著大自然的聲響,深深震撼了他,這是他第一次聽到蕭邦音樂的情境,而這深刻又艱苦的經歷影響了他不同於一般鋼琴家的學習生涯,在技巧之前先從音樂的情感著手,也造就了他富有靈魂與個人特色的演出風格。
而鄧泰山於1974年被知名俄國鋼琴家卡茲(Isaac Katz)發掘,推薦前往莫斯科音樂院就讀;1977年前往莫斯科,受教於名師納坦森(Vladimir Natanson)及巴許基洛夫(Dmitry Bashkirov)。
初生之犢 跌破眼鏡
1980年,還是學生的鄧泰山申請參加了蕭邦鋼琴大賽,一個從來沒有公開演出經且默默無名的亞裔鋼琴家,在面對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參賽者們,當年卻以黑馬姿態出線奪得冠軍,跌破眾人眼鏡,而那年鄧泰山只有22歲。
蕭邦大賽是鋼琴樂界最重要的比賽之一,自創辦以來已成為眾多傑出鋼琴家的成名之地,歷屆得獎者除了鄧泰山,還有包括第五屆亞軍阿胥肯納吉(Vladimir Ashkenazy)與季軍傅聰、第六屆冠軍波里尼(Maurizio Pollini)、第七屆冠軍阿格麗希(Martha Argerich)、第九屆冠軍齊瑪曼(Krystian Zimerman)、第十四屆冠軍李雲迪等。
當年比賽還發生了非常有趣的意外插曲,原本賽前呼聲甚高的參賽者波哥雷利奇(Ivo Pogorelich)卻在第三輪就鎩羽而歸,引起評審阿格麗希憤退席以示抗議,而波哥雷利奇也因此一夕成名。形成強烈對比的是,未曾有公開演奏經驗的鄧泰山,反而在決賽中脫穎而出,除贏得冠軍外,還同時獲頒馬厝卡特別獎及波蘭舞曲特別獎,成為該屆最大贏家。此段經歷至今仍被人們稱頌,也是鄧泰山音樂人生的巔峰之一。
謙卑沉潛 展望未來
於蕭邦大賽奪冠之後的鄧泰山,並沒有如大多數的得獎者般立即展開巡演、站上世界舞台,而是選擇返回莫斯科音樂學院,繼續於音樂領域深造、琢磨演奏技巧。
「我出身越戰下的北越。那時物資缺乏、三餐不濟,得躲在深山森林裡學習。要比苦,這種滋味多少人嘗過?正因如此,我對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很滿足。我很懶惰,沒有心力去追名逐利,那也不在我的考量。我沒有什麼鴻鵠大志,此生只想單純做一件事,就是把鋼琴彈好。如果有人喜歡我的演奏,從中得到感動與喜悅,那就是我最快樂的事了。」---鄧泰山
時至今日,鄧泰山已然成為國際間舉足輕重的鋼琴大師,除了密集的演出邀約,身為波蘭彼得哥熙音樂學院榮譽博士的他,亦經常於世界各地舉行大師班,2001年起於蒙特婁大學擔任客座教授,更受邀擔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榮譽講座教授,肩負起音樂傳承的信念與責任。
鄧泰山於2005、2010、2015年三度受邀擔任蕭邦鋼琴大賽評審,其他大賽評審經歷還包括克里夫蘭大賽、瑞士克拉拉.哈絲姬兒大賽、以色列魯賓斯坦大賽、日本濱松大賽、蒙地卡羅鋼琴大師賽、莫斯科李斯特大賽、布拉格之春國際大賽、蒙特婁國際鋼琴大賽等。
2012-13樂季,鄧泰山於世界各地舉行巡演,並進行一個規模宏大的主題音樂會「貝多芬馬拉松」,演出貝多芬五首協奏曲全集,這個龐大的計畫被視為鄧泰山繼1980年贏得蕭邦鋼琴大賽後最重要的里程碑。
2015 ,鄧泰山年在世界各地演出,在波蘭華沙《蕭邦與他的歐洲》音樂季裡,與阿胥肯納吉指揮的倫敦愛樂樂團合作演出,深獲肯定與好評。2016年,獲得加拿大魁北克音樂獎 Prix Opus“年度最佳音樂會”殊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