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名稱
微笑彩俑—漢景帝的地下王國

展覽期間
2009.06.27 ~ 2009.09.27
展出地點
國立歷史博物館(台北市中正區南海路49號)
兩千年前的笑容「微笑彩俑—漢景帝的地下王國」

廣大的陵墓,埋藏著無數陶俑,他們的臉上刻劃著各式各樣的笑容,是什麼樣的生活反應了這樣的心情?是什麼樣的帝王帶給人民這樣的幸福?隨著漢景帝的陵墓「漢陽陵」的出土,這些答案一一揭曉,即將於6月27日起至9月27日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「微笑彩俑—漢景帝的地下王國」,讓台灣的民眾也將有機會親身體會來自兩千年前的微笑。


中國唯一發現的裸體陶俑

漢陽陵? 土大量 裸體陶俑,震驚世界。為什麼會有大批裸體陶俑,出現在古代中國呢?原本認為中國藝術傳統中沒有裸體雕塑的人,見到陽陵陶俑寫實的身體細部、肌肉骨骼的刻畫,也不得不相信:古代中國的工匠,已經具備描繪、表現裸體的能力。漢陽陵陶俑,是中國目前為止,唯一發現的裸體陶俑。他們面容安祥、軀體線條流暢、雙臂缺失,因此被稱為「東方維納斯」、「東方大衛」。解開漢陽陵陶俑的裸體之謎,必須重回考古現場。這些陶俑還深埋土裡時,身上還殘留 著皮革鎧甲的形貌。當初,大批陶俑製成,被埋藏到從葬坑中,原本都穿著 色 彩 鮮 麗布料 製 成的衣服,或者皮革串綴成的鎧甲;陶製身體兩側,有兩個圓洞,原本插有木頭製成的雙臂,手中還拿著青銅或鐵製的兵器,個個精神抖摟、栩栩如生。


兩千多年的歲月流逝,織品、皮革、木頭都化朽成泥,漢陽陵的陶俑,重新回到人世時,已經一絲不掛,嬰兒一樣地來到廿一世紀。也因為裸體的寫實刻畫,可以很明顯辨識出性別特徵。漢陽陵陶俑有女性,也有去勢的太監,是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宦官形象。他們的形態比秦兵馬俑更多元,有騎著馬的騎兵,也有行進 中的武士;他們的表情比秦兵馬俑更豐富,或凝視、或微笑,讓人感受 到 社會 的祥 和氣氛 。大陸目前曾在幾座漢代墓葬中發現大批陶俑,形態都只像是縮小版的秦俑,衣飾直接刻畫在陶製身體,也就是「塑衣式」的作法;漢陽陵陶俑是唯一把衣服穿到身上的陶俑,也就是「著衣式」的作法。考古學家在漢陽陵的陵園內,從貴族陪葬區發現數尊精美的粉彩塑衣式陶俑,但在帝陵周邊,則只發現著衣式的陶俑;因此,學者推判,「著衣式」陶俑比「塑衣式」的等級更高,是專只為帝王所做的陶俑。


體驗微笑的年代

為了讓民眾體驗兩千多年前令人動容的微笑,主辦單位聯?報系特別從西安漢陽陵博物館借出261件珍貴的彩俑,中國唯一僅見的裸體陶俑、還帶有皮革鎧甲殘痕的武士俑、世界上最早的太監形象俑、中國最早出現的女騎兵武士俑,以及溫婉拱手跪坐的粉彩仕女俑等,都可在「微笑彩俑—漢景帝的地下王國」特展中一飽眼福。漢景帝劉啟,和其父文帝劉恆在位的時期,被稱為「文景之治」。在中國史上為人所稱道的治世中,「文景之治」所達到的成就,是十分驚人的。漢代新承秦末大亂的破壞,但經過文、景二帝的努力,景象煥然一新,整個國家呈現一種富足而和平的景象。由於之後的武帝獨尊儒術,使得儒家思想,成為日後政府的施政鐵則。因此,以黃老學說為政治思想骨幹的文景之治,更顯得獨特。這時期的政府施政,盡量避免政策上的大幅更動,減少對平民生活的干涉,而以輕徭薄賦、與民休息作為施政的準則。景帝陽陵的的墓葬俑群,也反映了這種社會氣氛的轉折,其特徵就是人民生活的富足,以及精神上的舒緩解放。和照真人比例塑造的始皇陵兵馬俑相比,景帝陵墓的陪葬俑尺寸,雖縮到了原先的三分之一,氣勢乍看下不是那麼堂皇。


但相較秦俑剛硬的線條和肅殺的軍陣之氣,漢俑的線條明顯的柔和,表情多為溫和的微笑,兼有怒哀樂等特殊的情緒,動作也趨於輕鬆多元,包括行進間的動態在內。 此外漢俑的題材也更加的多樣性,人俑部份,就出現了秦俑未曾見過的女俑與宦官俑。如犬馬豬雞牛羊等家畜俑,不但製作精良,造型深富古樸的趣味,數量更是空前龐大。此外還有大量的陶倉、瓦當等建物的模型或構件。以上這些,都成為當時漢代生產技術進步,以及人民生活自在富足景象,最具代表性的寫照。為讓觀眾有機會目睹漢代文物的溫文蘊藉之美,開拓歷史的新視野,國立歷史博物館此次與聯合報與陝西省文物交流中心、漢陽陵博物館合作,引進精選的漢陽陵出土文物兩百餘組件,於本館展出,以饗大眾。